在台灣,大多數的父母會幫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小孩準備轉骨湯,以期待小孩發育為成人後,有良好的體格。中醫認為,腎臟主宰人的生長發育,骨頭的生長發育有賴骨髓充盈,骨髓又由腎所生,即所謂「腎主骨生髓」。腎氣的盛衰決定人體的生長壯老,加上腎氣盛衰又與脾胃相關,因此轉骨湯多為補脾腎的藥方,腎充則骨強筋健;脾強胃健則能進飲食,補氣血。 需注意的是,父母給小孩子轉骨進補不要操之過早,亦切忌來歷不明的藥方,以免造成小兒性早熟。服用轉骨方的適當時機,女生約在初經來後,男生在長喉結、鬍鬚、陰毛或開始變聲時,秋、冬(即白露過後,今年的白露在國曆9月8日)為宜,太早服用可能導致過早發育、早熟,反而讓生長板提前閉合,太晚服用則失去作用。 從中醫理論來看,腎主藏精,而精生髓,髓居骨中。骨的生長發育,有賴於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。古人把人體的生長壯老,皆歸於腎氣盛衰。 現代中醫認為,人一生中,骨頭成長分裂的旺盛是由腎氣的盈虧主導,腎氣充盈,骨頭的生長比較快速;腎氣的充盈與否,又與脾胃相關聯,脾胃主導人體的消化吸收與氣血的循環,脾強胃健則可增強營養的消化吸收,有助於生長發育, 因此轉骨方裡的藥材多為補脾腎為主。 ◎ 溫補腎氣藥有: ● 續斷:苦溫補腎,能宣通血脈、理筋骨。 ● 杜仲:補肝腎虛,肝充則筋健,腎充則骨強,可以使筋骨相著。 ● 鎖陽:甘溫補陰,潤燥養筋,補腎興陽。 ● 肉蓯蓉:補命門相火,滋潤五臟,益髓強筋。 ◎ 健脾補氣藥有: ● 黃耆:補中,壯脾胃。 ● 黨參:補中益氣,和脾胃。 ● 茯苓:甘溫益脾,調理營衛、氣血。 ● 白朮:甘能補脾,進飲食,在血補血,在氣補氣。 另外,還有不可缺席的狗尾草,味甘、性平或溫,主入脾、胃二經,兼顧肝、除積,能開脾健胃,用於小兒發育不良「轉骨」之用,能烹調成「狗尾雞」或「狗尾豬腳」,即民間所謂「囝仔轉骨湯」。 青春期是兒童發育成大人的重要階段,男性應著重固精,女性則著重調血養血,防止後天的失調。 提醒父母最好在給予轉骨湯之前,注意孩童若有食慾不振或脾胃氣虛,導致形體消瘦的情形,應先從改善腸胃著手。結合中醫營養學養生概念,讓孩子長得更高、更好。 |